張純如去世十周年:她台包養經驗讓全世界都看到南京年夜屠殺

作者:

分類:

20141111_001

張純如與南京年夜屠殺幸存者之一的夏淑琴(左二)合影 資料圖片

  本年12月13日是我國首個國家公祭日,這個日子越來越近了。歷史不克不及忘,有個人,也不克不及忘。她就是張純如。

  10年前的明天(9日),她用一把手槍結束了本身年僅36歲的性命。新聞傳來,震驚了american文壇和華人世界。但她用性命撰寫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年夜屠殺》一書,改變了東方世界長期掩蔽南京年夜屠殺這一歷史的現狀,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南京暴行”的本相。

  明天,american加州洛斯阿托斯市的“地獄之門”墓園,將奏響輕柔的音樂。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將在那里和張純如生前的親朋老友,以及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聯合會的任務人員,舉行一場長達1小時的紀念活動。南京平易近間抗日戰爭包養 博物館明天特地發布了《紀念張純如密斯去世十周年特刊》,張盈盈獲悉后,專門給博物館館長吳先斌來信,感謝南京城還有人記得她的女兒。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采訪眾多專家學者,再現張純如1995年在南京的25天。

  第一印象

  “沒有想到這位‘american作家’這么年輕,簡直就是一名年夜學生。”

  說起張純如,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討員孫宅巍長嘆了一口氣:“她到南京,是我第一個招待的,惋惜啊!”

  1995年6月,孫宅巍忽然接到american南伊利諾年夜學傳授、南京年夜屠殺研討有名專家吳天威傳授的來信,“吳傳授說,比來有一位美籍華裔學者張純如蜜斯要來南京調查japan(日本)在南京年夜屠殺的暴行,她準備用英文寫作一本向東方公眾介紹南京年夜屠殺本相的著作,請我給予協助。”

  孫宅巍悵然允諾,分別約包養網 請了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王衛星師長教師和江蘇省行政學院楊夏鳴師長教師協助張純如調查彙集資料,“王熟習南京年夜屠殺史實,并能閱讀日文資料;楊能包養 講一口流暢的英語。”

  7月23日下戰書,張純如來了,孫宅巍、王衛星和楊夏鳴如約來到其下榻的南京年夜學西苑賓館,“當時第一印包養 象是沒有想到這位‘american作家’這么年輕,簡直就是一名年夜學生。”楊夏鳴說,張一口洪亮流暢的英語使他聯想到口若懸河的american電視掌管人。

  孫宅巍和王衛星表現,當年見到她時,她只要27歲,一頭長長的黑發,一雙年夜年夜的眼睛,身體高挑,充滿了豪情和活氣,很健談,能與我們用漢語作簡單的交談,基礎不認識漢字。

  她告訴他們,這次她由american乘飛機飛到廣州,又從廣州坐火車來到南京。1937年時,她的外祖父就在南京做教師,曾經目擊了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后來在南京城陷前逃到了宜興。一年前(1994年),她在american加州的一個小鎮上,見到了一個關于南京年夜屠殺的展覽,那些血淋淋的資料,喚起了她對祖輩在南京遭受的記憶。她暗下決心,要將記錄南京年夜屠殺的悲慘事包養網 實當作本身的一份歷史責任。

  艱難的尋訪

  每次采訪完幸存者,張純如都會給對方留下100元慰問金

  張純如在南京總共呆了25天擺佈。時間緊張,大師確定了分工:王衛星搜集收拾資料,楊夏鳴陪伴張純如采訪幸存者,采訪任務結束后,再進行翻譯。

  7月25日,來到南京的第三天,張純如便與楊夏鳴、孫宅巍、段月萍(侵華日軍南京年夜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館長)前去當年的屠殺現場。“起首往的是挹江門四周繡球公園內的紀念碑,接著是中山碼頭,然后是煤炭港,再上面是芒鞋峽,然后是燕子磯、東郊叢葬地,最后是中華門外的普德寺。”

  讓楊夏鳴動容的是,每到一地,張純如都用攝像機拍下紀念碑的碑文,和周圍的環境。“在燕子磯,她將鏡頭對準了山下的破舊衡宇,然后又拉到遠處林立的冒著黑煙的煙囪,接著是江水包養網 、江中飛行的船只和遙遠朦朧的長江對岸,仿佛是再現當年那些試圖渡江的中國兵士的流亡路徑及遙不成及、難以到達的盼望此岸。”

  7月26日,楊夏鳴又單獨陪她往了雞鳴寺、南京師范年夜學校園和中華門城堡。在中華門的城門上,她拍攝了四周低矮破舊的棚戶區,也將鏡頭拉向鬧市區的高樓年夜廈。這些后來都出現在她的書中。

  在接下來的4天中,張純如開始尋訪南京年夜屠殺幸存者,例如唐順山、夏淑琴、潘開明、陳德貴、侯占清、李秀英、劉芳華等。

  唐順山是張純如采訪包養 的第一位幸存者,也是獨一一位到張的住處接收采訪的次,所包養網 以采訪的法式也與其別人有所分歧。

  包養 “張純如起首要唐順山聲明允許她在書中應用采訪談話內容。然后要他簡述個人自傳,我把它淺顯地翻譯成叫什么名、多年夜年齡、住在哪里等等,接著請他講述個人在南京年夜屠殺中的經歷。”

  整個采訪過程花了近兩個小時,包養網 這是采訪幸存者花費時間最長的一次。

  王衛星發現,“到幸存者家里采訪時,良多人家道貧冷,生涯在棚戶區,張純如心里很難過,每次都給點錢。”這一點在楊夏鳴那里也獲得證實,他說,每次采訪完幸存者,張純如都會包養 給對方留下100元錢,這在1995年,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認真和嚴謹

  高燒38度不歇息,為一個詞要反復斟酌半天

  張純如曾經是《芝加哥論壇報》記者,也許是職業的關系,她的采訪客觀、真實。

  當時,為了張純如任務便利,楊夏鳴的夫人特地在南年夜科研樓借了一間空調房和一臺多制式電視機。當她采訪回來后,就在這里播放采訪時拍攝的幸存者證言,然后由楊夏鳴將錄像內容口譯成英文,張純如再輸進到筆記本電腦中。“為了忠實于原文,他們經常就一個詞反復斟酌,直到雙方滿意。”王衛星說,那段時間,張純如患了傷風,體溫超過38度,但她為了爭取時間,歇息了半天,就繼續采訪幸存者。

  王衛星回憶說,那時大師經常任務到夜里十一二點,王衛星便會把張純如送回北京西路的西苑賓館,那時賓館已經關門了,王衛星就幫張純如把年夜門拉開一個小縫,張純如這才進得往。

  “張純如很是嚴謹,來南京前,她在american檔案館、圖書館、私家資料館里搜集了部門南京年夜屠殺的資料,一天的任務結束后回到賓館,她還要將中文資料與她的英文資料做比對,假如發現紛歧致,她便記錄下來,第二天來問我。”王衛星說,有一次,在翻包養包養 完李秀英、夏淑琴的采訪錄像過后,張純如高興地說,她們的證詞同約翰·馬吉、麥卡倫等傳教士50多年前在各自日記里描寫的完整吻合,這說明他們的日記是真實、可托的。

  對于張純如的嚴謹,侵華日軍南京年夜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也點贊。

  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為了支撐她調查,朱成山不僅贈送給她全套的館躲資料,還給她提出了良多參考建議,朱成山開了一長串的采訪名單,如往japan(日本)一橋年夜學走訪古文研討會專家藤原影、吉田裕傳授,往american耶魯年夜學圖書館查找資料,往德國追蹤當年南京國際平安區委員會主席拉貝師長教師的足跡等。“我一開始認為,這些處所一個女孩是不成能所有的訪到的。想不到,她真的逐一往了那些處所,並且還找到了許多一手資料。”朱成山對此感歎萬分。

  舊金山的咆哮

  研討會上痛斥japan(日本)左翼勢力,曾想學法令為幸存者進行訴訟

  朱成山再次見到張純如,是在american舊金山,距離二人初度見面已過往了6年,張純如從一個荏弱的女孩子變成了敏銳、堅毅的斗士。

  在名為“強奸南京——反制日美兩國紀念《舊金山和約》50周年紀念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張純如第一個登臺發言。她的15分鐘演講,贏得了長時間的掌聲,但也遭到別有效心的japan(日本)人的仇恨。

  當場有兩位japan(日本)人站起來向張純如發難,蠻橫提出了所謂的“疑問”,張純如當即據理駁斥,批得兩個japan(日本)人語無倫次。到會的許多專家學者也站在張的一邊,批駁japan(日本)人。兩個japan(日本)人取出手帕連連擦腦門上的熱汗,最后,夾著包興沖沖地逃離了會場。

  在王衛星的記憶中,張純如愛憎清楚、包養 極富同情心,具有強烈正義感。“當我講述南京同胞在年夜屠殺中所遭到的非人熬煎和悲慘遭受時,她有時不得不斷下正在打字的雙手,以穩定情緒。”

  包養 楊夏鳴說,在一次采訪回來的路上,張純如鄭重地對他說,比及這本書寫完出書后,包養網 她將往學法令,將來代表幸存者與japan(日本)進行訴訟以獲得日方的賠償。

  她認為由japan(日本)人代表他們進行訴訟顯然不當,而東方人也不會誠心誠意地代表進行訴訟。是以必須由她這樣的人站出來,為他們奔忙吶喊。

  “有一次閑聊中,我們談論到社會公正問題,當時張純如認為社會的進步有賴于個人奮斗,而我則認為人的才能生成就有差異,有些人很難完整依附本身改變命運,現在我忽然覺得本身僅僅是只會坐而論道,作為一名南京人對發生在本身城市的歷史事務不清楚,對其幸存者的疾苦不聞不問是一種恥辱。”

  楊夏鳴認為,他現在從事南京年夜屠殺研討,就是源于與張純如這次閑聊中收獲的感動。

  訣別

  楊夏鳴因為傷風沒能給張純如送行,而這一別,竟成訣別

  近一個月的旦夕相處,張純如和楊夏鳴家人結下深摯的友誼。楊夏鳴說,1995年,普通家庭還沒有空調,他的女兒當時也在科研樓避暑。“我女兒從小就喜歡看書,張純如很喜歡她,為她偷拍了不少看書的鏡頭。”

  楊夏鳴說,張純如還曾在他家里彈過鋼琴,“她認為根據她本身的成長經歷,培養孩子的演講才能是第一主要的,并建議我們找這方面的家教專門輔導女兒。”

  張純如去世十周年了,讓楊夏鳴遺憾的是,送她離開的那一天,本身沒有送到機場,而這一別,竟成訣別。

  “1995年8月中旬的一天,我包養 送她上出租車往機場,底本預計送她到機場,但當天我忽然傷風,擔心傳染給她,就沒有送。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分別居然成了永別,不克不及不嘆息人生的無常。2003年末我往american國家檔案館做研討,在此前的聯系中,她表現她也能夠要往,但后來因故未能成行。”

  2000年3月上旬,孫宅巍應邀赴舊金山列席“第六屆中日關系國際學術討論會”,與張純如再次在年夜洋此岸見面。

  那時的張純如由于《南京暴行》的問世與熱銷,已成為國際名人。“我告訴她,中國年夜陸的眾多報刊報道了英文版《南京暴行》在北美熱銷,人們都稱贊她是一名‘英勇的斗士’。她很高興地說‘我所獲得的成績,都離不開你和許多中國伴侶的熱心幫助’。這是我們之間的最后一次見面。”

  朱成山共見過張純如四次,最后一次是在真是個傻兒子,她是最孝順、最有愛心、最驕傲的傻兒子。舊金山。

  恰是在張純如等人的堅持推動下,american人逐漸認識和接收了“南京年夜屠殺”這段歷史。

  2001年12月13日,南京年夜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得了在american舊金山舉辦“永不忘卻——南京年夜屠殺暴行史實展”的機會。

  朱成山給張純如打電話,約請她列席。“當晚在舊金山圣馬利諾年夜教堂,包含american五大批教領袖在內的近3000名american人與包養 我們一路為南京年夜屠殺遇難者祈禱,為世界戰爭祈禱,教堂內凝重、肅穆的氣氛令人淚下。一名包養網 攝影師捕獲到了張純如在祈禱儀包養網 式上淚光閃動的鏡頭。這是我們最后一次見面。”朱成山說。

  快報連線包養

  張盈盈:純如所包養 做的僅僅是開始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輾轉聯系到張盈盈時,這位74歲的白叟語氣溫和,“純如已經往世10年了,盼望大師不要太沉痛,我們盼望她永遠活在大師的心中,并用她保留下來的記憶告訴南京、甚至中國的年輕一代,她曾經做過什么,也盼望大師對本相的維護能夠一向做下往。”同時,她呼吁能及時將南京年夜屠殺的研討發布多語言版本,否則東方國家還是不了解這里曾經發生過什么。

  純如的調查研討僅僅是開始

  張盈盈說,當年,她女兒對于南京年夜屠殺的調查研討僅僅是開始,現在,japan(日本)還沒有正式地賠償和報歉,american的華人也一向在盡力,盼望這段歷史能被更多的人銘記。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年夜屠殺》在american的出書一度惹起轟動,而她的研討后來又為更多的學者研討南京年夜屠殺供給了線索,例如,現在已經譯成中文出書的《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也是她在耶魯年夜學的資料館中查找在華教會原始史料時發現的,她還經人牽線找到了拉貝的外孫女賴因哈特夫人。

  “現在,她已經離開我們包養網 10周年了,雖然她那么年輕就英年早逝,可是她短暫的平生做了這么多事,我們也很為她高興。現在,我們紀念她曾經做過的工作,是盼望能讓南京年夜屠殺的研討永遠傳承下往,為維護歷史本相而配合盡力。”

  記憶資料一份在american,一份在南京

  1940年誕生的張盈盈,記憶中小時候“天天跑警報”,她的父親,也會經常講述中國8年抗戰的艱辛與苦難,以及家人從南京逃到重慶途中的流離掉所。這些經歷,后來成為張純如投身南京年夜屠殺研討的啟蒙。

  “在南京時,她在看了南京年夜屠殺的現場后,曾給我打來電話,那些被虐殺的亡魂的遺址,對她沖擊很年夜。”張盈盈說,這些經歷,在張純如回到american后,在她跟親朋老友和american記者的交通中屢屢說起。

  而當年的記憶資料,在明天看來極為珍貴,“當時她采訪的十幾個幸存者,現在只要夏淑琴活著了。”張盈盈說,當年,張純如在南京拍攝的包養網 記憶資料,現在已經被她和家人捐贈給斯坦福年夜學胡佛研討院檔案館。而影片的復制本,經由楊夏鳴之手,現在保留在南京平易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呼吁年夜屠殺研討及時發布多語言深淵,惡有報。版本

  張純如去世后,張盈盈也以多種方法延續女兒生前的未竟之志。張盈盈說,2006年3月28日,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聯合會在american加州宣布設立“張純如紀念基金”及征文、口述歷史等多項活動計劃,以推動更多青少年和社會各界人士繼承、發揚張純如的遺志和精力,參與、支撐抗戰史實的維護。

  “現在,世界史維會每年寒假都會選派american和加拿年夜教師,組團往南京、哈爾濱、義烏、昆明等地分別考核南京年夜屠殺、慰安婦、細菌戰的歷史,讓這些中學、年夜學老師清楚這段歷史。”張盈盈說,每年的12月13日,他們都會在當地舉行紀念活動,通過圖片展、演講、放映電影等方法,讓更多人清楚歷史本相。

  不過,讓張盈盈欣喜的是,現在,加拿年夜多倫多和溫哥華已經將包含南京年夜屠殺在內的亞洲二戰史納進中學教科書內。

  當年,經由張純如的盡力,南京年夜屠殺的本相在東方國家漸為人知。但在張盈盈看來,這還遠遠不夠,“現在我們收拾研討的檔案資料良多,但很惋惜幾乎都包養網 是中文,假如有好的發現,就要翻譯成多種語言,否則東方國家還是不了解這里發生過什么。”

  張盈盈說,長期以來,japan(日本)跟american的年夜學、中學都有很親密的往來,“他們在學校捐獻獎學金,宣揚本身是二戰被原子彈轟炸的受益者,但至于為何被轟炸,閉口不談,這包養網 樣口角就顛倒了。”她建議,假如有機會,中國應該多開展與其他語言國家的交通,而不是由japan(日本)人來定義、淡化、歪曲包含南京年夜屠殺在內的侵犯。

  記者手記

  遙祭地獄之門

  純如安眠

  2007年,侵華日軍南京年夜屠殺70周年祭,我曾肩負報社的采訪任務,赴american探尋南京年夜屠殺的世界記憶。

  歲月無聲流逝,歷史卻從未走遠。

  從american國家檔案館、紐約公共圖書館、再到耶魯年夜學圖書館……在海量的戰后解密的史猜中,“南京年夜屠殺”正在以史無前包養網 例的關注度,吸引著東方甚至世界學者的眼光。但是,真正讓這段歷史走向更為廣泛的東方社會,讓更通俗的社會公眾知曉并熟習的,除了《拉貝日記》、電影《南京》,還有張純如的《南京暴行》,尤其是后者,久居暢銷書排行榜。當我走進am包養網 erican街頭的書店,盡管當時離這本書第一版已經10年、離張純如往世也已3年,它依然擺在書架上的顯眼地位。

  在我走訪多位歷史學者、研討者,以及社會活動家時,也幾乎都有一個繞不過往的名字,那就是“Iris Chang”(張純如)。他們的腦海中,這個秀氣的姑娘看起來很荏弱,卻有著無比堅韌的信心,為了寫作《南京暴行》,曾經一次一次向他們請教,有時會為了一個細節討論好久……而她的離世,又是那么的決絕,讓一切熟習她、尊重她、愛她的人,深深地肉痛。

  在結束american的采訪前,我特意留出時間,前去加州洛斯蓋多,到張純如的墓前拜祭。她就包養網長眠在那里風景最美的一片青山里,墓園的名字叫做“地獄之門”(Gate of Heaven)。墓碑上的照片,張純如笑意盈盈。碑上用中英文分別刻了她的名字:張純如、Ir包養 is Chang。在名字的下方,鐫刻著這樣一段話:“摯愛的妻和母親,作家和歷史學家,人權斗士。”

  懷著深深的敬意,我在墓前獻上了一束鮮花,帶往的,還有遙遠的南京人的請安與問候。

  讓我記憶深入的,是墓園義工告包養 訴我的話:安眠在這里的姑娘,經常有并不相識的人,來到她的墓前獻上鮮花……

  純如,從未被忘記。又多年過往,我信任,這一刻她的墓前,依舊是鮮花環抱,溫馨、靜謐。

  記者 鄭春平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